郑大自考2013年1份武汉加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复习题II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 )
A.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人们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人们不受任何限制的自主活动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 )
A.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B.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朴素性
C.机械性、庸俗性、形而上学性
D.形而上学性、主观性、不彻底性
3、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 )
A.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群众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8.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
A.手脚分工
B.劳动
C.语言的产生
D.社会分工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
A.永恒发展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质变相互转化的观点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相同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11.“杀盗非杀人”,“白马非马”,这两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 )
A.部分与整体的联系
B.个性与共性的联系
C.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D.形式与内容的联系
12.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13.有人提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主张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完全排除偶然性。从哲学上看,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决定论观点
14.有人提出:“一念之发动处,便是行了”。就是说一种念头一产生就是行动了。这是一种( )
A.客观唯心主义实践观
B.主观唯心主义实践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实践观
D.庸俗唯物主义实践观
1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含义的是( )
A.认识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客体是外部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D.认识客体是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16.概念、判断、推理是( )
A.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
B.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7.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态度的理论依据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C.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
18.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
A.食肉动物
B.食草动物
C.微生物
D.绿色植物
19.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20.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
A.能源系统
B.生产工具
C.仓储设备
D.信息传递系统
21.下列各项对社会意识的理解中,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社会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错误的社会意识是纯粹的主观臆造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
2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
A.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
B.维持社会稳定的机构
C.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矛盾的机构
D.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构
2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是一种(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24.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
A.生产力和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先进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 )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C.按人们占有生产资料多少进行分配
D.按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量的多少进行分配
26.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是( )
A.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的一种形式
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C.对社会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改造和变革
D.对社会政治制度进行根本改造和变革
27.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个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民主程度的提高
C.自然环境的改善
D.生产力的发展
29.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
A.学习他人先进经验
B.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C.寻求合适的发展机遇
D.利用良好的社会环境
30.就其本质来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
A.技术专家的技术发明活动
B.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育活动
C.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D.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把(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起来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
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统一起来
D.感性认识和理性知识统一起来
E.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统一起来
3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社会的物质性的有(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物质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关系
E.社会的物质活动决定社会的精神活动
33.在社会生活中,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这是因为( )
A.新事物在时间上是新出现的
B.新事物具有新的形式和特点
C.新事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D.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E.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34.现代西方哲学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
A.人本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诡辩论
E.科学主义
35.下列选项中,比喻量变的积累会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C.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B.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生动具体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37.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A.地理环境
B.科学技术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E.国家机构
38.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的有(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非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9.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古代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E.现代社会
40.下列各项属于交往的社会作用的有( )
A.交往是社会制度改变的根本原因
B.交往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交往可以推动社会关系的变更和改善
D.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E.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实践的含义以及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7分)
42.简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7分)
4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6分)
44.简述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24分)
45.试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并说明内因外因关系的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46.论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及这种反作用与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关系。
47.试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12分)